各镇人民政府,各园区,滨江新城,各中心,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根据《省政府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7]161号)及《江苏省农业委员会 江苏省国土资源厅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的通知》(苏农计[2018]6号)要求,为切实做好我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以下简称“两区”)划定工作,进一步明确任务要求、规范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认真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以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标,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永久基本农田为基础,科学合理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优化区域布局和要素组合,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产品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底线思维、划定标准。按照“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要求和重要农产品自给保障水平,综合考虑消费需求、生产现状、水土资源条件等因素,科学合理划定“两区”。“两区”划定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水土资源条件较好,便于耕种的永久基本农田;相对集中连片,农田灌排工程等农业基础设施比较完备,生态环境良好;已建成或规划建设的高标准农田优先划定。
2、坚持统筹兼顾、持续发展。发挥不同区域农业资源优势,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逐步改善。
3、坚持政策引导、农民参与。完善支持政策和制度保障体系,充分尊重农民自主经营的意愿和保护农民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引导农民参与“两区”划定、建设和管护,鼓励农民发展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
4、坚持完善机制、建管并重。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增加基础设施投入,将高标准农田、千亿斤粮食产能国家专项、农业综合开发、大中型灌区配套及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向“两区”倾斜。加强“两区”建设和管护工作,稳定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种植面积,保持种植收益在合理水平,确保把“两区”建好、管好,长期发挥作用。
三、目标任务
省政府下达我市“两区”目标任务为59万亩。其中,粮食生产功能区56万亩(小麦20万亩、水稻36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3万亩(大豆1万亩、油菜2万亩)。
根据我市划定目标任务,综合考虑永久基本农田面积、生产基础、区域发展功能定位等因素,确定各镇(园区)“两区”划定面积(见附件)。各地要根据划定标准和任务,结合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两区”具体地块并统一编号,标注“四至”及拐点坐标、面积以及灌排工程条件、主要作物类型、承包经营主体、土地流转情况等相关信息,建档立卡、登记造册。
四、主要工作程序
根据省“两区”划定要求,结合仪征实际,将“两区”划定分为工作准备、分析调查、公告公示、组织实施、检查验收、成果管理六个阶段。
1、工作准备。农业、国土资源、发展和改革等部门要密切配合,主动提供、收集“两区”划定工作所需的基础资料,主要包括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土地变更调查成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成果、最新遥感影像图、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生产配套服务设施等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成果,以及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农业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城乡建设规划、交通规划等规划成果。
2、分析调查。分析调查工作采用内业分析与实地踏勘相结合的方式。内业分析以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和土地变更调查成果等数据资料为基础,叠加确权颁证以及相关规划成果,通过人工判断和综合分析,初步确定“两区”划定片块和地块边界,并对片块和地块赋予预编码,制成“两区”划定工作底图。实地踏勘主要是对初步确定的“两区”范围进行核实、认定或修改,查清“两区”片块和地块的空间位置、数量、边界以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状况。综合分析调查结果,按照“两区”地块的图斑进行地块面积量算,汇总生成“两区”面积,初步编制“两区”空间分布图。集中连片程度较高,具有明确的经营主体、管护主体或能够进行统一生产管理的优先划入“两区”。单个“两区”片块可跨越村组区域界线,但原则上不得跨越乡级行政区域界线。
3、公告公示。初步编制好的“两区”空间分布图以镇、园区或标准图幅为单位输出为纸质图件,作为公告公示的主要材料。将公告公示材料交由镇、园区和村组审核并张榜公告公示。针对公告公示过程中提出的异议应及时进行踏勘、测量、核实、修正,并再次进行公告公示。
4、组织实施。“两区”范围经公告公示通过后,按照“谁使用、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将划定后的“两区”农田管护责任落实到农户、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新型经营主体等,签订“两区”管护责任书,编制“两区”空间分布图,填写“两区”管护责任一览表、“两区”划定汇总表等表册,设立“两区”标志牌。
5、检查验收。“两区”划定成果检查验收采取内业审核、内业检测和实地抽查相结合的方式。检查验收的内容包括划定成果是否齐全、划定流程是否合规、数据库是否符合“两区”数据库标准规范、划定面积是否符合“两区”划定任务指标、标志牌设立是否规范等。
6、成果管理。“两区”划定成果经检查验收合格后,由各级农业管理部门备案,并进行整理归档、统计和逐级汇交等管理工作,推进成果共享利用。
五、时间安排
1、整体部署阶段(2018年3月底前)。建立组织机构,制定“两区”划定工作方案并上报,确定第三方技术依托单位,召开动员部署会议,开展业务培训等准备工作。
2、落实地块阶段(2018年6月15日前)。根据“两区”划定工作总体部署,收集数据资料,开展内业分析与实地踏勘,通过公告公示,落实“两区”地块,摸清“两区”图上空间布局及相关属性信息并汇总上报。
3、全面完成阶段(2018年11月底前)。根据“两区”划定地块,签订“两区”管护责任书,设立“两区”保护标志牌,明确保护责任,完善“两区”划定表册和图件,建立“两区”数据库。
4、检查验收阶段(2019年5月底前)。按照全面实施阶段形成的“两区”划定成果,我市组织“两区”划定成果自检自验工作,通过后提交上级验收。
5、成果报备阶段(2019年8月底前)。“两区”划定成果经验收合格后,进行整理归档、统计和汇交,逐级报上级农业、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备案。
六、保障措施
1、搭建组织机构。成立仪征市“两区”划定重点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政府办、发改委、财政局、农委主要负责人以及各园区、镇行政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农委,张辉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2、落实主体责任。各镇、园区对辖区内“两区”划定、建设和管护负总责,要建立相应的协调推进机制,逐级签订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并根据实际情况,细化制定具体实施办法、管理细则,抓好工作落实。
3、加强部门协调。“两区”划定工作量大、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市农委、发改委、国土局要切实增强“两区”划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相互配合协调,积极会同财政、水利、统计等部门,切实做好人员、经费、信息资源和其他相关保障,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两区”划定任务。